除了去郊区度假,今年国庆假期如果留守上海,可以有些什么不一样的玩法?随小编一起了解下→
P.S.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苏州河畔乍浦路桥看出去的“世纪同框”风景,苏州河游船正在试航
住“一江一河”酒店,赏景骑行漫步
过去几年间,上海的黄浦江、苏州河岸线公共空间相继贯通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在此休闲。
对市民游客来说,“一江一河”沿线的绿化、花境、网红咖啡馆、活化利用的历史建筑等,都是美好的风景;对上海而言,“一江一河”沿线的变迁则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其中有无穷无尽的“宝藏”值得挖掘。
不过,即使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居民,仍有不少人并未真正深度游玩这些身边的好去处。这个国庆假期,不妨与“一江一河”亲密接触一番。
“一江一河”可以怎么玩
家住浦东的市民戴茜的选择,是在节假日和亲友入住“一江一河”沿线酒店,边赏景边深度体验城市文化。
去年春节假期,戴茜和父母入住了浦东滨江的一家酒店,既是为了给母亲庆祝生日,也是为了让长期未出上海的父母找点新鲜的体验。
第二天上午,戴茜带着父母滨江漫步,抬头就是东方明珠,上海船厂滨江绿地近在咫尺,江边骑行、跑步和散步的人们络绎不绝,这些迥异于社区的风景对两位老人来说很新鲜,戴茜也为他们留下了不少照片。
有了这次入住体验,戴茜的母亲提出,希望下次再试试上海其它的酒店。
今年中秋小长假前夕,戴茜又和好友入住了外滩的一家酒店。她发现,从这里看出去的黄浦江正好转了一个美丽的弧形弯,角度更漂亮。
从酒店走出去四五百米就是外白渡桥,也是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汇处。向左走是苏州河畔的上海大厦、上海邮政大楼等历史建筑,向右走是黄浦江边的世界会客厅、外滩国际邮轮码头和对面陆家嘴的高楼群。
这样历史和现代交相辉映的风景,令身为本地人的戴茜也颇感惊喜:“换个角度看上海,真的很漂亮!”
目前,“一江一河”两岸已涌现出众多高星级及精品酒。在苏州河沿线,也有不少相对较新且有特色的酒店,跻身网红酒店之列。
入住黄浦江、苏州河沿线的酒店,除了享受美景美食外,运动达人们还可以选择在“一江一河”贯通公共空间骑行、徒步、慢跑等运动,一举多得。
打卡艺术场馆,给心灵片刻小憩
热衷和家人一起度假的陈女士,过去三年中几乎把上海的郊区都走了一遍。“崇明去过四次,青浦两次,松江、奉贤和金山分别去过一次,这次长假就准备在市区逛逛了。”
为了安排好国庆假期,陈女士提前做了功课,发现上海旅游节期间,西岸美术馆大道8大场馆有近20个展览正在展出,其中相当一部分展览都覆盖了国庆假期,不愁没地方可去。
奈良美智个展中展出的奈良美智的“梦想工作室”
比如,正在西岸余德耀美术馆举办的艺术家奈良美智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就时常出现在文艺爱好者们的朋友圈。
据了解,西岸美术馆正在举行的三个展览,均属于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的合作项目。此外,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香成摄影艺术中心、油罐艺术中心等,都有各种主题的展览正在进行。
“万物的声音——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上,艺术家用压缩后的废旧机器表达对科技发展未必给人类带来福祉的悲观态度。
“认真细看这些展览,一天时间根本不够。”陈女士说,带女儿看展是想让她拓展视野、启发兴趣。对她自己来说,也可以借由艺术家的作品换一种观察生活的角度,在短暂抽离日常忙碌生活的同时让心灵小憩片刻,相当于“充电”。
如果假期天气不好又不想跑太远,这个国庆假期也可以选择云上逛展。目前,上海科技馆、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奉贤博物馆等均推出了质量颇高的虚拟展厅。通过相关展馆的官网进入虚拟展厅,游客不仅能云参观众多特色展品,不少展馆还配有专业的讲解服务。
阅读特色建筑,追寻城市前世今生
这几年的上海,一些著名的历史建筑、梧桐街区的老洋房等,几乎成为建筑可阅读的代名词。但实际上,建筑可阅读在上海的内涵,远远不止于此。这个国庆假期,也可以考虑来一场阅读城市建筑的深度之旅。
在保护性修缮及活化利用的过程中,上海的各种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有的建筑经过保护性修缮成为品牌酒店,如外滩附近的和平饭店、外白渡桥旁的上海大厦等,不仅是见证了城市近百年变迁的建筑杰作,无数到访下榻的名人也为这些酒店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船厂1862时尚艺术中心内部空间
有的工业遗存经过活化利用,保留了一部分当年的城市记忆,又嫁接了新的时尚元素,给人沧海桑田之感。
如浦东滨江的船厂1862时尚艺术中心,由一座拥有150余年历史的造船厂变身为保留工业建筑遗迹的文化商业综合体,其内部仍能看到当年造船时布设的高大粗壮的水泥支架,与现有的文化商业功能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
徐汇滨江的余德耀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油罐艺术公园,则分别由上海飞机制造厂麦道机库、上海飞机制造厂250号厂房、中航油油库改建而成,如今都已成为网红艺术场馆……
深坑酒店
此外,上海还有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中心大厦、梅赛德斯奔驰文化艺术中心、深坑酒店等特色建筑。大量高精尖建筑技术、环保节能高科技的应用,令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同样成为上海建筑可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建筑有兴趣的市民游客来说,每一幢特色建筑背后,都有一长串的故事值得探究。它们不仅记录着城市从何处来、往哪里去的故事,对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也是追古抚今的绝佳载体。
文字: 市文旅局 上观新闻
编辑:覃丛丛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