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目的是加强全球供应链,主要通过在超过65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基础设施项目的债务融资,以此寻找新的出口贸易地。中国同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预计十年内将达到 2.5万亿美元,远超过2015年的1万亿美元。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 凭借其对中国在经济上的重要作用、邻近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双方长期建立的文化和传统联系,成为“一带一路”的关键点,是中国与周边大陆紧密联系的桥梁。
2016年是中国与东盟展开公开对话的25周年。10年来,中国一直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也大幅度增长。从1991年的79.6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上半年的2918.5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和建筑合同是上阶段的两倍。2020年1-2月,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同比下滑5.1%,而进口额,作为长期备受关注是否可持续联系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指标,达到前所未有的7.2%飙升,东盟超越美国和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一种双向增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从越南的进口额达到创纪录的24.2%,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的进口额也同比增长13%。东盟和中国正在寻求实现贸易额翻倍的机会,目标是到2020年底达到1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加上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对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关键作用。
中美贸易争端引发的种种措施,已将东盟变成中国科技公司寻求在繁荣中心扩张的一个主要目的地。东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心的优势位置,这为寻求摆脱中美贸易争端和依靠美国产出的全球供应商提供了替代方案。
对于东盟成员国而言,“一带一路”帮助解决了基础设施短缺问题,并促进了柬埔寨和缅甸等未实现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立,促使东南亚各独立经济体集结为一体化市场和生产基地。“一带一路”则成为沿线国家之间增强黏合度,实现人才与货物互联互通的一条实体通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加坡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已经提升。
新加坡是东盟五个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东盟最发达的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高素质且综合实力过硬的人才体系以及联通全球的网络,这些都令新加坡这个城邦国家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体。
新加坡的金融、能源、贸易和基础设施行业及相关企业已完全融入东南亚经济体,被认为是东盟的领导者,也因此巩固了新加坡作为区域内最具吸引力的司法区之一的地位。
此外,马六甲海峡沿岸的新加坡港,地处东南亚腹地,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是有史以来从东至西的海运航线上最安全的国际贸易交通港埠,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关键地位。
另一条值得关注的贸易路线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 (以下简称“南向通道”)。该“南向通道”从重庆出发,经广西等沿海、沿边口岸,以公路、铁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连通到新加坡及东盟各国。对于中国内陆省市而言,这是替代内地沿海港口的重要选择。“南向通道”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连接两条丝绸之路的“第一个实质性纽带”。一旦完工,重庆和新加坡之间的货物运输时间将会从三周缩短到大约一周,并为山区和沙漠封锁地区提供通向东南亚的水路和港口的通道。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沿线各国逐渐演化为两种角色: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新加坡凭借着金融业的优势,成为了第二类角色。基建计划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是否有经济支撑,而关于如何正确地融资和投资,新加坡企业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新加坡作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中心、第三大金融市场以及繁荣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拥有许多从事基建项目构建和融资专长的金融机构和关键行业参与者,可以补充、增加甚至替代由多边组织,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政府间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 提供的融资方案。这一优势令狮城在“一带一路”引入资本和贸易往来时,成为了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