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带的华人,都曾经是华人下南洋的传奇。新马两地从北到南,从城市到海岛,这片土地上可以看到满满的广东人和福建人的足迹。虽然离开祖辈的土地几十年、上百年,但是这些南洋子弟的后代们依然可以凭借一本族谱、一种习俗、一个会馆将自己与祖先的情怀联系在一起。接下来,从新马两地的几座城市中,探索和挖掘一下南洋人生活中的广东福建气息和情怀。
新加坡
新加坡近四分之三的人口都是华人,走在狮城的大街小巷,是不是可以听见熟悉的闽南语和广东话。如果你用粤语同小贩说话,他们也能对答如流。新加坡最受华人欢迎的地方就是牛车水(新加坡“唐人街“),这里也是新加坡最富有广东福建风味的地方。从19世纪开始,下南洋的华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从事种植槟榔和胡椒;这些南下的华工一开始都是聚集在新加坡,那个时候的新加坡没有自来水,整个岛上的生活用水都是用牛车从安祥山和史必灵街的水井中取,因此这个供应水源的地区后来就被称为“牛车水”,对应的英文名字为“Chinatown”。
在牛车水区域,红色、橙色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灯笼点缀着整个街道,很多华人商店里面都有出售折扇、陶瓷、对联、万年历等各种带有中华元素的物品。走在牛车水的街道,满眼看到的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各种华语、粤语和闽南语环绕四周。各类中餐的味道会触到你的嗅觉,在牛车水这个小地方,有来自中国各个省份的人,因此在这里看到云吞面、广东早茶、东北饺子、四川和重庆火锅、湖南剁椒鱼头等,也就没什么新奇的了。
牛车水是中国与新加坡交融最多的地方。20世纪20年代,一批来自中国广东佛山的妇女因生计所困,被迫下南洋来到新加坡,她们主要在南洋从事建筑工地的杂工,个个吃苦耐劳,这些女子在做工的时候,一般都会头戴红色头巾,被称为“红头巾”,她们当时在牛车水的聚居地,就是现在的牛车水豆腐街。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的亚洲大厦在当时算是很高的楼了,就是这群头戴红头巾的妇女们建起来的。她们的故事已经写进新加坡的小学课本里,博物馆也有她们的纪念像。
吉隆坡
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有一座高耸入云的不锈钢和玻璃结合的双子塔建筑,曾是20世纪最高的建筑,目前仍是世界最高的双塔建筑;双子塔代表着吉隆坡乃至马来西亚的现代和年轻的气质。20世纪初期的吉隆坡只是一个矿业小镇,在短短几十年便一跃而起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东南亚的著名都市。这里有现代摩登、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也有西装革履、时尚气派、古色古香;东西文明很好地在这里融合,唐人街、印度街、马来村和谐地分布在这所城市。
在吉隆坡不用担心语言沟通问题,很多华人聚集在这里,在唐人街茨厂街内,连做工的马来人都可以用华语沟通,广东话比华语更通用。距离市中心15分车程的双威镇,是一个集度假、娱乐、购物、教育、医疗、住宅于一体的小区,由马来西亚双威集团开发,其创始人的祖先来自广东东莞。曾经的双威镇也一个破旧不堪的锡矿场,如今这里是价值百亿的城镇,这里既有娱乐设施,也有大学校园。当你逛着吉隆坡的各大商场,经常能看到由祖籍来自广东佛山的叶仲恒创办的马来西亚最大的连锁餐厅之一“笼的传人”,这是马来西亚第一家引进上海小笼包、川菜、云南菜、陕西菜的马来西亚餐饮集团。
槟城
说起槟城,首先想到的就是美食,这里有冰爽的煎蕊、酸甜的叻沙、美味的炒粿条,这些味道都来自中国的广东岭南一带。槟城是一个节奏很慢的城市,大街小巷上,老三轮车纵横交错,大红灯笼高挂在牛干冬街道,中华大会堂、南海会馆等,各种华人会馆、岭南风格的狮子、闽南的红砖,无不彰显着广东福建一带的气息,简直就是华人当年下南洋的真实写照。
19世纪初,槟城是远东最早的商业中心,华人、印度人、英国人、马来人在这里从事贸易活动,港口船来船往。1910年,孙中山在槟城创办了《光华日报》,是马来西亚很有影响力的华文报刊,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纸之一。走在槟城的市区、山上、海边,你会看到各种“周”“李”“林”等姓氏桥,这里是19世纪广东福建移民在槟城上岸的聚集地。2008年,槟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2012年,立陶宛艺术家尔纳斯在槟城的乔治市老城区绘画的几幅“魔镜”壁画成为这里的新名片,这里也成为了涂鸦爱好者的创作地;一幅壁画《姐弟共骑》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15幅最佳街头壁画”之一。槟城有欧式白墙、印度建筑、中式祠堂,还有蓝天和海洋,百年槟城,也是百年南洋!
马六甲
马六甲自古就是中西贸易的中转站,多元文化、沧桑历史、静谧和喧闹都在这里交融,走在马六甲古城中,街道上广东福建的气息和印记都随处可见,惠州会馆、番禺会馆、五邑会馆等,各种岭南特色随处可见;荣茂茶室的岭南茶点能勾起人关于岭南的记忆,这里的粤式餐厅曾留下过周润发、刘德华等明星的足迹。
马六甲附近的一个丹将敦岛(Tanjung Tuan)的海角上,曾是康有为在马六甲的秘密隐居;站在海岛上,可以远眺海面,仿佛历史就在眼前。傍晚时分,马六甲打金街上的歌声(“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刹那间唤起满满的回忆,一股乡情涌上心头;蓦然回首,发觉历经千辛万苦寻觅的她,却站立在灯火阑珊处。
怡保
行走在怡保的街头,古色古香的骑楼建筑、风味不变的粤菜,可以迅速让人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广东岭南时光。怡保是一座融合了南洋和岭南气息的城市,历经岁月的洗礼,浓浓的岭南风味丝毫不减,深深地印在这里!怡保是马来西亚继吉隆坡、乔治市和威省之后的第4大城市,也是霹雳州的首府;这里70%的人口是华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广东人的后裔。因此,粤语是怡保华人之间最通用的语言,各种餐厅都会充斥着广东话。
19世纪末,怡保因采矿业而兴起,从那之后,这里就逐渐成为华人的聚集地,大部分华工是来自广东岭南。因此怡保,也被称为“小广东”,但是没有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城和马六甲出名。不过,怡保的美食在东南亚非常有名,很多当地的美食都是华人飘扬过海来到这里,并融合南洋特色而孕育出来的南洋华人美食,一道看似简单的美食除了南洋的外衣,更有深刻的中文烙印。在怡保,当地人喝早茶、吃河粉、奶茶配蛋挞等,看似与广东人并无差异;芽菜鸡、沙河粉都是当地很出名的华人美食,旧街场咖啡馆也是浓浓的港式茶室风格。怡保旧街场就是当地的旧城区,这里保留着百年历史的中式旧屋,浓厚的年代感,原味的岭南风。
山打根
说完“小广东”,再来看看“小香港”山打根,山打根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东海岸,这里曾吸引了大批的香港人来做生意,而且这里的景貌与香港有些像,因此才有了“小香港”的美誉;山打根也是沙巴州唯一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地区。全盛时期的山打根以输出橡胶和木材而出名,也曾是南洋地区富豪最多的地方。广东佛山人关雨亭创办的万和隆曾是这里最富裕的华商,1883年,英属北婆罗洲渣打公司把这里定为沙巴州的首府,因此这里也成了整个婆罗洲最有地位的城市。
从山打根的普济寺远眺,可以看到山打根的市区和远处的海岸线;听当地的华人说,从普济寺往下看,肉眼所能及的地方都是万和隆的地盘。可惜的是,在成立了128年后,万和隆在2010年被关雨亭的后人卖给了当地的政府和商人。不过,有关关氏的传说一直在山打根流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占领了山打根,以万和隆为首华侨奋起抗争,后来山打根中华商会在这里为被杀害的侨领树立了纪念碑,以供后人敬仰!山打根的三圣宫是一座由岭南人筹建的庙宇,广东佛山南海人、潮州人、客家人等一起资助建立。随后,这里还成立了粤东会馆,方面后人在此落脚。
最后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一带,大大小小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华人当年下南洋的脚印和记忆,虽然这些南洋后辈们离开祖辈的土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一本简单的族谱、一封陈旧的信件、一道美味的佳肴、一种传统的习俗、一座有年代的建筑,都能将自己与祖先的情怀联系起来,那是来自广东福建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