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南美洲西南部,有一个神奇的国度——智利。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个国家(不包括南极的话),他位于偏僻的南美洲的偏僻的沿海狭长地带。
被智利的国徽萌哭了
智利就像一根细长的竹杆,夹在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之间。这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南北长达4270公里,而东西平均宽度只有180公里。它位于热带雨林广布的南美洲,有着长长的海岸线,却拥有被称为“世界旱极”的阿塔卡马沙漠。
虽然位置偏僻而形状奇特,但智利绝不是个贫弱的国家,它成功地跳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南美洲最发达的国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智利是不是很狭长。。。
事实上,智利的人均收入从2012年起就超过了12,736美元,达到14,280美元,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14年智利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32,排名第42位,2015年的清廉指数为70,排名第23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程度都相当高的国家。
简直就是南美的长富帅(智利蓝色,南美橙色)
一些研究者从智利的国家政策出发,认为智利是凭借着较彻底的市场化政策,而成功地摆脱了拉美陷阱的魔咒。1980年代智利实行了经济自由化改革, 大量的国有企业被私有化,通化膨胀得到了抑制,建立起了一个开放的市场,使智利的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
诚然,智利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其市场化政策的作用,国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予了必要的引导和干预,才得以使智利改革获得成功,并且经济在短时间内就发展起来,而许多其他拉美国家正是由于去国家干预而陷入了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危机。
智利货币上印着他们的民族英雄,海军将领阿古斯丁
智利(chile)的原意是“世界的尽头”,这是因为殖民地时期的智利被局限在沙漠以南和比奥比奥河以北,对宗主国来说是一个遥远而相对隔绝的地方,而当时的智利并没有发现像墨西哥和秘鲁那样丰富的贵金属矿藏,因而并没有得到宗主国的重视。此外,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境内频繁地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
智利早期殖民地——阿塔卡马沙漠和比奥比奥河之间
阿塔卡马沙漠与比奥比奥河之间的智利核心区域
漫长的阿塔卡马沙漠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智利
不过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结构和历史原因,造就了智利人的坚韧以及求知好学的传统,和较强的自治能力,而且为他们抵御外来入侵者提供了一种天然屏障。当然大自然也有对智利的独特馈赠,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智利拥有了坚实的经济支柱,它的铜矿资料占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它还是世界上惟一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智利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智利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智利的出口结构明显以铜为主
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区域中的大量矿产
16世纪30-4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来到了智利,使这片土地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战争、瘟疫和西班牙人的残酷奴役使中部的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或向南方逃亡,人口急剧减少。
剩余的印第安人开始与西班牙人通婚,他们为了逃避向西班牙人缴纳贡税,逐渐放弃了原来的语言和生活方式,而是学习西班牙人的文化习惯,这也是智利日后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到1800年时,智利中部已经只有白人和混血人,种族结构相对简单,而且文化习惯上也比较一致。没有了复杂的种族矛盾和文化冲突,智利的民族认同更加容易实现,因而在独立后较早地实现了政治稳定,这就为智利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绿色那片,也就是南美几乎全军覆灭在西班牙脚下(吞并葡萄牙的情况下)
西班牙人虽然在16世纪中期成功地殖民了中部地区,但在南方却受到了阿劳坎印第安人顽强的反抗,没能把殖民地继续向南扩大,而且,英勇善战的阿劳坎印第安人常常对西班牙人发动武力反抗,时刻威胁着智利的边境地区。
阿劳坎印第安人.....
这种威胁促使智利土生白人精英产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并团结起来,这种民族意识在后来的与秘鲁—玻利维亚联邦的战争、以及与玻利维亚和秘鲁的“太平洋战争”中进一步得到加强,而且战争的获胜也让智利成为拉美的强大国家,国际威望大有提升,智利人的自信心也大为提高。民族认同的强化使这个国家更加具有凝聚力,因而更容易在独立后实现稳定的政治环境。战争的胜利也同时为智利带来了其他福利,边疆得以扩张,使智利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为它后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智利独立宣言
智利今天的经济也要感谢那些外国移民带来的企业家精神。来到智利的西班牙移民中,有大量的巴斯克人及纳瓦拉人,巴斯克与纳瓦拉相邻,位于西班牙西北沿海,这里的工商业很发达,是西班牙最进步、最繁荣和民主的地方。
巴斯克人勤劳智慧,善于从事工商业,纳瓦拉人也同样具有巴斯克的人传统,这些移民的到来,为智利带来了企业家精神。他们利用赚来的购买大庄园,并与早期的卡斯蒂利亚豪门联姻,形成了巴斯克-卡斯蒂利亚白人精英阶层,这一阶层在智利独立后积极发扬他们的企业家传统,开发矿藏、建立工厂、修建铁路、引进先进技术,并开拓国外市场,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利的早期经济发展,一些传统的巴斯克世家至今仍是智利最显赫的财团。
远道而来的巴斯克人和纳瓦拉人
19世纪,又有大批的外国移民在智利政府的吸引下来到了智利,这些主要来自英国和德国的移民同样具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他们开拓智利的南方地区、修建铁路,还在智利的工业投资和教育发展等多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由移民带来的企业家精神,使智利人具备了创业精神和自主发展的意识,同样构成了推动智利经济发展的因素。
此外,由波塔莱斯推动制定的《1833年宪法》,也为智利早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在1833年之前,自由派曾制定过5部宪法,但是都与智利当时的国情不符,智利一度政治动荡,直至波塔莱斯出任副总统并制定了《1833年宪法》。
波塔莱斯出身自巴斯克-卡斯蒂利亚精英阶层,他迫切地希望能够早日恢复法律和秩序,主张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以改变智利独立后的无政府状态,他推动智利制定了《1833年宪法》,这一宪法赋予总统很强大的权力。
总统由特别选举人选出,并且可以连任两届,每届任期为5年;总统享有一种对议会立法的几乎绝对的否决权,有权任命所有高级官员,宣布国家实行戒严;宪法重新确立了永久长子继承制,规定罗马天主教是国教;宪法对选举权有较为严格的限制,选举人必须是年满25岁男子、有阅读书写能力以及拥有法律所规定的财产资格。
波塔莱斯大概不爱自拍,所以没找到什么像样的照片。
追溯一个国家的历史,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国家的独特性并非是无源之水,而是根植于这个国家的历史中。智利的经济发展固然受到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与其历史遗产紧密相关。
参考资料:
韩琦,曹龙兴:《智利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及其历史根源》
欢迎关注我团微信公号:
地球观察团
ID:diqiuguanchatuan
富裕吗?只看智利那1%的矿主,庄园主,确实富裕。
但!智利广大的民众,用的是最低劣的义乌货,穿的要么是义乌最低劣的衣服,要么是成山一样进来的所谓ropa americana,就是二手欧美衣服。思想上几乎处于荒漠状态,因为这里的教育近乎没有,公立连智利人都说是super malo。私立?是高层和富裕侨民的专利。全国近80%的单亲家庭,60%多的人口是肥胖人口。而顶层那1%的人却生生把把这样一群人平均成了“准发达国家”。你以为这就算完了么?不,智利真正可怕的是高层的智慧,高层用了各种方法愚弄底层,鼓励底层懒惰,鼓励盗窃鼓励抢劫,鼓励单亲,鼓励它们不学习不进步不努力。而且是国家制度上的保障。智利,这个狗屎一样的非洲国家(说真的,我觉得称它为美洲国家实在不配,其他美洲国家至少不会那么吹嘘自己。)还能存在,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耻辱。
吹。
人均GDP都不如巴拿马了,和阿根廷都错不开。搞不好马上就要被阿根廷超过了。
什么智利怎么这么牛逼,怎么不吹阿根廷啊?怎么不吹巴拿马啊?
201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货币贬值都贬值成狗了,我都懒得说,
2010年,1人民币兑换76比索,今天1人民币兑换99比索,这才9年,贬了多少了?
皮诺切特73年政变,74年当总统。
75年的时候发行智利比索,1美元兑换6.4比索。
知道现在比索汇率多少吗?1美元兑换675比索。
这是正常国家吗?正常国家的货币是这么贬值的?
货币这么个贬值法,自己想象一下怎么个通货膨胀。
见识一下比索的波澜壮阔
你们见识一下智利吹啊
智利是怎样跳出“拉美陷阱”的?_专栏_新京报电子报当然,不是所有拉美国家都如此不幸。1980年代智利发生政变,皮诺切特将军在弗里德曼影响下,实行了经济自由化改革。大量国企被私有化,通货膨胀被抑制,全国市场对接到全球贸易中。在很短时间内,智利经济就触底反弹,并在199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明星。现在智利人均GDP已超过2万美元,初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智利凭着较彻底的市场化政策,成功摆脱了拉美陷阱的魔咒。
观察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基本没什么秘密可言。一个稳定的国家,只要实行自由市场政策——具体而言表现为高度尊重产权,政府不干预经济,实行自由贸易,抑制通货膨胀,无论这个国家的禀赋如何糟糕,总能取得不错成就。相反,如果实行反市场化的政策,无论是计划经济、干预主义、福利主义,经济发展通常要停滞下来,甚至发生倒退。20世纪阿根廷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就是很好的例证。
看到没?
数据都不查,二话不说就开始吹。智利人均GDP没查过么?2万美元?
后面有把阿根廷贬低一通,人家阿根廷人均GDP在2017年就和智利差了500多美元而已。
数据不查,脑子先行,不管三七二十一,吹了再说。
这作者是什么“人文经济学会”研究员,然后查了一下这个学会,“茅于轼”。
立即就明白了。
这叫什么?这就叫屁股决定脑袋。
智利,一个存在感不强,但知名度很高的国家。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面积为 75.6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 12 个半通辽。
智利与中国距离很远,两国交往也不算多。
但几乎对地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智利,因为它的形状跟通辽一样,太特殊了。
智利南北长度超过 4300 公里,东西平均宽度不过 180 公里,整个国家就像是南美洲的手机壳贴在了大陆上,所以多年以来我一直好奇智利能不能东西分裂。
平心而论,老天爷对智利相当不错。
虽然国土形状像是赠品,但是资源很丰富。
铜矿、白银和硝石的储量都相当惊人。气候条件也很不错,发展农牧业都很合适。
相比于穷得荡气回肠的亚非拉穷国,智利随便混混都能过下去,属于在老天爷那领了低保了。
实际上,从数字上看,智利似乎一直过得都不错。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智利的人均收入高达 650 美元,这个数字别说在拉美,在当时的欧洲都不算低。
按说如此富裕的国家,左派力量应该不会太强啊,怎么会有左派要当选总统了呢?
因为智利北边还有个国家,叫美国。
自从美国确定了门罗主义政策后,控制拉美在美国人眼里就是小约翰喜欢石原里美——天经地义啊!
智利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到了二战以后,智利 70% 的矿产被美国控制,通信、电力、运输等关键行业都被美国掌控。
在美国的操纵下,买办阶级控制了智利社会的绝大多数资源,平均收入对于智利人的意义不大。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智利有 962 万人口,其中 30 万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国民收入,剩下 930 万人共享另一半。
整个国家基本是少数人的气氛组,百姓只能苦哈哈地在美国企业里当打工人。
针对这种局面,智利也不是没人抵抗过,但智利完美地继承并弘扬了美国的多党制,国内的政治力量比卡车压过的薯片还碎,任何想要驱逐美国人的力量都不可能成功上位。
所以虽然智利的资源不断被开发,但这个国家的百姓还是如同杰尼龟做仰卧起坐——翻不了身。
多年以来,美国对智利乃至整个拉美的控制一直很稳。
但是到了六十年代末,美国人开始发现有个叫阿连德的左翼分子有点压不住了。
1908 年,萨尔瓦多·阿连德出生于智利的一个律师家庭。
在大多数关于他的介绍里,都会说阿连德出生于中产家庭,其实他的家族并不简单。
人家是老智利我也不知道什么旗人,他的曾祖打过智利独立战争,跟着美洲的解放者圣马丁入过关。
他的爷爷是教育家,父亲是著名律师,经常帮着穷人打官司。
由于工作原因,阿连德的父亲从小就带着全家阿父三迁,因此阿连德在智利的很多地方都生活过,没有生活在温室里,而是直面目睹了智利巨大的贫富差距。
中学期间,阿连德交到了一个忘年交,名叫德马尔契,这是个非常有战斗力的意大利工匠,经常替本地的穷人和工人打抱不平。
在他的影响下,阿连德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中学毕业后的阿连德,先参军,后进入智利大学学习医学。
在 20 世纪,医生往往都是左派,而律师很多都是右派。
大学期间的阿连德不断接触列宁和托洛茨基的思想,开始领导学生运动,然后不断入狱。
1932 年,阿连德的父亲去世,此时阿连德尚在狱中,他被获准参加父亲的葬礼。
在父亲的葬礼上,他坚定了信念——学医救不了智利人,他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按照常理,下一步就该投共了。
但是阿连德没有,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加入过共产党,反而由于宗教信仰加入了共济会。
1933 年,阿连德参与创建了智利社会党,并且积极参与智利的卫生工作。
在医院工作的过程中,阿连德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老西医,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路线——民主的社会主义。
什么叫作民主的社会主义呢?
指的是在不改变智利现有的政治体制的前提下,通过竞选实现社会主义,用和平的方式把资产阶级的宪法变成社会主义的宪法。
阿连德的这种思想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在拉美国家中,智利是罕见的宪政国家。
自 1833 年以来,智利的宪法已经平稳地运营了一百多年,几乎所有的政府都是由选举产生。
而智利军队也没有像其他拉美国家一样三天两头搞政变,而是在一百多年来高度职业化,严守政治中立。
所以,虽然智利这一套政治体制保证了美国的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但智利的政治框架尚属稳定。
而作为医生的阿连德本身也反对暴力,所以阿连德认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只能依靠竞选。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阿连德于 1937 年进入政界,几年后当卫生和福利部长。
在任职期间,他致力于保障工人安全,建立起了妇女保护体系,并且在 20 世纪 40 年代的智利普及了学校的免费午餐,创立了自己国家卫生局等等。
由于卓著的政绩,阿连德成功当选了参议员。
阿连德与智利民众在当参议员期间,他来到了中国,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建立了深厚友谊。
1959 年出访古巴,第一次见到了卡斯特罗。
1967 年出访莫斯科,见到了你滴勋宗。
到了 1969 年,参议员阿连德已经去过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观察和思考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也是在 1969 年,阿连德下决心要冲击智利总统了。
其实在之前,阿连德已经在 1952 年、1958 年和 1964 年三次竞选智利总,但三次竞选均未成功。
因为在他的面前,还有一座难以逾越的障碍——美国。
在一开始,对于阿连德,美国是不甚在乎的。
拉美想投共的人多了,在老子的后院,你还能反了天不成?
但是,五十年代古巴革命的胜利让美国悚然而惊,他们意识到,共产主义在拉美的胜利是可能的。
多年以来,美国在拉美扶持了无数的寡头和独裁者,只要能保证美国的利益,中情局瞅杜瓦利埃都觉得可爱。
但是这些人太反动了,如果有一个人像卡斯特罗一样带着民意来推翻他们,他很有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当 1964 年,旗帜鲜明的左翼领袖阿连德宣布要竞选总统的时候,华盛顿意识到——
这个人老父亲放屁:爸(霸)气外露,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候选人了!必须要出重拳!
在 1964 年的大选中,中情局在智利进行了舆论总动员,他们斥资 300 万美元对阿连德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抹黑。
报纸、杂志、传单,能买的广告位全买到,什么阴间特效地府色调通通用上,对阿连德进行人身攻击。
讽刺的是,美国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抹黑阿连德,由于阿连德很受女性选民的幻影,因此中情局大肆宣扬——阿连德有婚外情!
六十年代的美国尚有清教徒色彩,社会风气远比今日保守,婚外情对美国政客是个大事。
可是在拉美,阿连德对这种说法大咧咧地承认了,他表示,我只是博爱一点而已,智利社会也并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
阿连德在女性选民中很受欢迎,其一是因为他为女性争取权益,其二也是因为他长得比较过关。
事实上,无论干什么工作,颜值永远都是战斗力。
同样是拍照片,有人拍出来像时尚杂志,有人拍出来像寻人启事。
以对世界共运的贡献来说,切格瓦拉连托洛茨基的脚指头都比不上,但我从未见过有人把托洛茨基印在衬衫上。
知道自己走错路的美国人开始改变路线,他们开始攻击阿连德要学斯大林,把古拉格大酒店开到智利,把孩子们从母亲的手里抢走。
阿连德对此辩解道:你们知道呀,相比于抢走孩子,我可能对孩子的母亲兴趣更大一些!
为了进行人身攻击,中情局真的是吃完榴莲放屁——玩毒的啊。
他们翻出了阿连德小时候的萝莉照,因为阿连德小时候长得比较柔美,照片看起来像女孩。
中情局把这些照片做成传单,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了吗?他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被这样的人统治你们甘心吗?!
经过中情局的不懈努力,阿连德终于输掉了 1964 年的大选。
中情局捏了一把汗,三次竞选失败,阿连德应该放弃了吧?
事实上,阿连德自己都有点泄气,他跟朋友开玩笑说,自己的墓碑上应该写着「智利的下一任总统长眠于此」。
然后,1970 年,阿连德开始了第四次冲击总统。
由于智利政坛比乐事薯片还碎,每个党派都没有太多的支持者,因此每个候选人都是以政党联盟的形式参选的。
1970 年,62 岁的阿连德组织了智利共产党、激进党、社民党等中左派政党的政党联盟,势要一举成功!
此时的美国,已经是美听宗尼克松执政了。
美听宗对智利的局势极为重视,古巴革命的胜利已经让美国无法接受了,如果智利再上台一个左翼领导人,国际共运必然在拉美成燎原之势。
因此美听宗下了死命令——坚决不能让阿连德上台,上了台也要赶下来。
用基辛格的话说: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国家由于其人民的不负责任而让国家落到共产党手里。
翻译过来就是:虽然阿连德是通过民主方式上台的,但是这不是我想要的民主。
但是,由于买办阶级太不像话,这次美国如何抹黑都影响不了阿连德的人望了。
1970 年 9 月 4 日,智利大选计票结束,阿连德获得 36.61% 的选票位列第一,略微领先前总统亚历山德里。
按照程序,他只需要再经过一次国会投票,就能正式担任智利总统了。
得知阿连德选情第一,美听宗暴跳如雷。
据他的幕僚说,他从未见过尼克松一生中发过这么大的火。
美听宗给手下官员下了死命令——坚决阻止阿连德就职。
用美听宗的话说是:「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机会,也要拯救智利!不惜一切代价!花上一千万美元,不够就再加!」
事实证明,人有时候太暴躁了,不是好事。
看到老板这么生气,中情局也有点慌了神。
选举走到这步,靠舆论抹黑肯定是不可能了。
所以中情局只能依靠唯一的办法——军事政变。
但是,在智利搞军事政变,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前面说了,智利的政治气氛一直都很平稳,军队严守中立。
中情局上下物色,都找不到愿意出来顶替阿连德的头面人物。
智利陆军总司令施耐德将军坚决拒绝了政变的计划,同时开始高度警惕有人想要发动政变。
在高度不利的情况下,中情局指定了一个「三点式计划」。
1. 由于智利的头面人物都不愿意采取非法手段阻挠阿连德,所以中情局必须加紧搜集情报,物色愿意参加军事政变的官员。
2. 通过舆论宣传、散布谣言和采取恐怖活动,在智利形成一个适合军事政变的社会气候。
3. 对有政变意向的智利官员讲明,虽然美国不能直接派兵参与,但美国政府将全力支援他们的军事政变。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特别佩服美国人,他们做坏事从来都是大声密谋,像这种坏得离谱的计划,他们就白纸黑字地写出来。而且敢于公布,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找不到顶级大佬,中情局只能找来了两个残次品——智利的退休将领维沃克斯,和圣地亚哥卫戍区司令瓦伦朱拉将军。
怎么总结这两个人的能力呢?
文能挂机卖队友,武能越塔送人头。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南美洲13个国家和地区,智利人均GDP1.5万美元,排名第3,仅次于人口极极极少的法属圭亚那【人口30万,人均1.7万美元】和人口极少的乌拉圭【人口350万,人均1.6万美元】。
智利的铜、银、钼、铼、硼、碘、硝酸盐7种矿产储量居世界前五位。其中铜矿资源尤其丰富,虽然在不同机构、不同标准的估算下,智利占全球储量的23%至36%不等,但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名。超过2000万吨的超级规模铜矿,全球共有24或26座,智利占9座。产量数据更精确,智利年产铜560万吨,占全球27%,相当于第二三四名的总和。【不同机构出具的分析榜单,会出于种种目的,刻意调整评估标准,贵金属与稀土储量数据尤甚。例如铜储量,在查询到的6份2020年或2021年最新数据中,排名第一的智利占全球储量从23%~36%不等,排名第二有秘鲁、澳大利亚两种说法,占全球储量从9%~13%不等,第三至五名则有秘鲁、澳大利亚、美国、刚果(金)、中国、俄罗斯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相比储量数据,产量数据的衡量标准更统一。】【智利锂矿储量也很高,应当也不低于前5位。】
这些矿产的价值也很高,其中,硝石是19世纪的经济支柱,铜是20世纪的经济支柱,锂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经济支柱。
智利的各种矿产资源,都高度集中地分布于北部阿塔卡马沙漠。这块区域,在南美各国独立之初,分属于秘鲁、玻利维亚、智利三国。
后来智利人大量移民到这里采矿,引爆冲突,打了一场硝石战争。智利以一敌二打赢了,这块富矿区域就归于智利了。
阿塔卡马在安第斯山西麓,与智利本土海拔接近,且没有天堑阻隔,与秘鲁和玻利维亚本土交通困难,因此智利人移民的地理条件优越。
智利政治稳定【1833年宪法】,人口增长迅速【移民流入较多】,在中央谷地的荒地被开垦殆尽后【中央谷地的矿产也比较少】,多余人口就涌向南方的阿劳卡尼亚和北方的阿塔卡马。秘鲁和玻利维亚政局动荡,人口增长缓慢【移民流出】,并且本土就有较多矿山,人民没有前往阿塔卡马开矿的意愿。
智利不是印第安传统基本盘,土著人口较少,因此在殖民时代后,白人人口比例超过90%,人种单一,并且国家处在拓荒状态,凝聚力高,军队战斗意志强。
秘鲁和玻利维亚都是印第安基本盘,土著人口非常多,两国直到现在,印第安人和混血儿都超过70%,白人以小驭大,部落势力盘根错节,社会矛盾重重,军队战斗意志很低。
双方海军更是甲午战争的预演,秘鲁纸面实力强,船大,但是老旧,智利的船更新锐。
早在硝石时代,智利官方和民间资本就联手,将英国资本从最高占比60%,一路打到23%。
铜矿时代,美资大举进驻,逐步蚕食智利资本,直到1960s达到90%,但又引发智利强烈的反弹。
弗雷、阿连德两代总统,强硬执行国有化政策,对价值超过6亿美元的4家美国铜矿公司进行国有化,成立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和国家矿业公司【ENAMI】,成功构建了由国家垄断的铜业市场,将生产成本控制在全球最低。
古老的丘基卡马塔铜矿就是国家铜业公司全资控股,与之对照,新兴的埃斯康迪达铜矿则由跨国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力拓所掌握【必和必拓持股57.5%,力拓持股30%】,国内国际资本分庭抗礼。
因此智利矿产收入的流失率较低,大头都会反哺国内经济。而隔壁的秘鲁和玻利维亚,虽然矿也很多,但国有化程度很低,大量矿产收入流失,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解码百国1】抢鸟粪开启财富之门,智利矿牛养成计划【因势分解】_哔哩哔哩_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