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酒店乱象的出现,实际上也是经营方在与法令和政策打“擦边球”,亟需规范。
全文1380字,阅读约需2.5分钟?
撰稿/龙之朱(媒体人)?编辑/刘昀昀?校对/赵琳
据媒体报道,江苏宿迁宿城区检察院在调研一起“拉车门”案的过程中,发现仅2021年3月至6月,宿城区12家电竞酒店住宿登记系统就有未成年人入住记录800余条。
作为一种主打游戏牌的新业态,国内各地电竞酒店的消费人群多为青少年。这中间,相当一部分属于未成年人,躲在酒店里昏天黑地打通宵,避开了有关部门的监管,也躲开了父母家人的眼睛。
此番江苏宿迁宿城区检察院查到的这800条“开房”记录,不过是当下电竞酒店乱象一角。这一案例,也让人们看到在新业态、新事物的旗帜下种种坚硬的现实。而此类乱象的出现,实际上也是经营方在与法令和政策打“擦边球”,亟需规范。
一方面,如果参照酒店的管理规定,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应当询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入住人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况。但很多电竞酒店并未严格落实这一规定,或者采用种种权变,以规避规定,比如做纸质登记过后销毁等。
另一方面,如果参照互联网业务管理规定,则现实中的电竞酒店几乎未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法律对此新业态尚无明确规定。这也导致这些电竞为名的酒店,更像是一个大号的网吧。
以报道中的宿城区某电竞酒店为例,20个房间全都是电竞房,共有54台电脑。企业登记的许可经营项目并不包含互联网上网服务,但酒店门牌上清晰标明“上网、餐饮、客房、休闲”。
酒店不像酒店,网吧不像网吧,当下的电竞酒店实际上处于一种缺乏约束的野蛮生长状态。这些“野蛮生长”的电竞酒店,在法律和政策的盲区里,肆意接纳未成年人;而那些进入电竞酒店的孩子们,原本没有收入来源,只能到处去“找钱”,不是找家长索要,就是去偷……
未成年人正处于血气方刚的懵懂之年,本身缺乏辨别能力,一旦产生网瘾,就可能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尽管部分孩子变坏乃至触犯刑律,与打游戏、住电竞酒店并无直接因果关联,但长久浸泡在这样的文化生活场景中,耳濡目染,极易产生暴力倾向、破坏行为,让人揪心。
近年来,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共识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法律规定。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竞酒店却还在“挂羊头卖狗肉”,披上酒店外衣,采用各种手段招徕未成年人,确实有必要纠偏。
对此,首先要对那些无视法律法规的电竞酒店加强管理,规范行业经营,督促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据此次报道披露,当地检察院开展了专项治理,对违规电竞酒店经营者进行训诫,还对其中一家“生意”最好的电竞酒店发起了民事公益诉讼。这也是该领域全国首例民事公益诉讼,对于国内其他地方处置类似案件,意义重大。
个案治理之外,也要加快完善法律规定,让法律跟得上新业态、新事物的发展,尽量减少并消除监管盲区和执法空白。在法律规定完善之前,各执法机关不应缩手缩脚,更不能坐视不管,而应与时俱进,主动作为,以更积极、更敏锐的履职,切实保护好未成年人的权益,也推动电竞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