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透露国家博物馆计划在4月推出智慧展厅,届时游客可以在智慧展厅里看到如何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对文物状况进行监控,以及文物的多元化呈现。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这次国家博物馆专门设立智慧展厅,象征着博物馆数字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政策要求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知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互联网时代,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势在必行。数字化可以极大拓展博物馆的辐射范围,更加全面地展现藏品的珍贵价值,充分发挥文博机构的文化影响力。
我国幅员辽阔,博物馆遍布大江南北,有些在重大考古发现地兴建的博物馆,虽然闻名中外但地处偏僻,距离大城市大机场较远,游客不方便实地游览。借助数字化技术,这类博物馆可以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历史文物和遗址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研究传统文化。
国家层面也非常重视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2021年5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藏品数字化,完善藏品数据库,加大基础信息开放力度。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
可见,进行数字化改造、提供智慧型服务是博物馆的必经之路。
智慧化对博物馆提出更高要求
据介绍,国家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启动,经过了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等发展过程。从2018年开始的智慧国博建设,强调智慧管理、智慧展览、智慧服务,并按照5条技术路径推进,即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数字孪生”则是进行智慧国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首先是藏品的数字孪生,通过数字采集形成高度还原的藏品数字孪生体,构建起对藏品文物考古、征藏、研究、展陈、教育、传播等多维度、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其次是展览的数字孪生,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在虚拟网络空间再现展览,既能令观众得到增强现实的体验,也能上线上云构建虚拟展厅。第三则是场馆的数字孪生,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整合场馆内外1∶1数字孪生,实现场馆的实时监控管理。
大部分博物馆的数字化改造还处于藏品的数字化阶段,未来智慧博物馆则要求对展览、展馆、观众等都实现数字化管理,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的“文化客厅”带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如何跟上博物馆数字化的浪潮
据国际博物馆协会所进行的全球博物馆调查显示,83.4%的博物馆在“重新审视数字化策略”,但仅有21.9%的博物馆拥有全职的数字化工作人员。具体到我国,中小型文博单位占全国文博单位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些博物馆普遍存在缺乏资源优势、发展动力不足、经费预算较少、数字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要求他们都学国家博物馆的数字化改造之路并不现实,他们需要更适合自己的数字化方案,从而跟上技术浪潮。
龙联科技研发的“龙联数字化博物馆云平台系统”就是能适配大部分文博机构的解决方案。它构建了“云、网、端”生态系统,使博物馆“上云用数赋智”。该系统具有多项技术优势:一是跨终端平台,多屏兼容适配;二是支持单机、内网、云服务器多种方式部署;三是支持5G技术;四是支持VR/AR/XR技术;五是支持云计算分布式技术;六是使用AI先进算法实现智能交互;八是支持区块链加密技术;九是适配信创安可替代,满足国产化安全性要求。
龙联科技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技术要求:红色文化基因库》《虚拟数字人能力技术要求: 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参编单位,相关技术资质经过国家权威认证。“龙联数字化博物馆云平台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博物馆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是极具性价比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有了龙联科技数字技术的赋能,广大文博机构可确保在博物馆数字化的新阶段不掉队,进而追赶智慧化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