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Look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GameLook报道/谈起电竞,不论是英雄联盟S赛,还是CS:GO Major,都有着庞大的全球受众,选手们或高能或下饭的操作、整个团队默契的配合都是电子竞技吸引人的地方。当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虽然会和战队或选手产生情感的联系,但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资金层面,电竞更多的只是屏幕另一边的娱乐活动。
近日,一款由电竞大国韩国的独立游戏工作室Team Samoyed开发并发行的《电竞经理人(Teamfight Manager)》上线了Steam。玩家将在游戏当中扮演一个电竞队伍的教练,带领自己手中的一支初出茅庐的队伍,走向世界冠军的模拟器游戏。游戏近日也因为知名视频博主“怕上火暴王老菊”的视频,Steam的评论区中也聚集了许多国人玩家。
电竞模拟器游戏先前国内厂商已经有过尝试,比如《电竞俱乐部》或《电竞传奇》,但玩家评论都是褒贬不一,市场的表现也较为一般。但从三款游戏的评论来看,整个电竞的题材还是得到了很多玩家的肯定,作为电竞大国韩国开发者的游戏产品,《电竞经理人》又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以下是游戏的宣传视频:
不同于其他两款国产游戏产品的卡通画风,游戏采用的是2D像素风格,这在独立游戏中也比较常见,特别是对Team Samoyed这种小团队而言(游戏的官网甚至是开发者个人的博客),不过像素画风也并不意味着粗糙,虽然团队肉眼可见的很小,但是《电竞俱乐部》对于角色设计、战斗场景等画面的处理还是得到了很多玩家的欣赏。
开发者博客的最早几篇文章就是关于像素艺术的处理和加工,可见开发者在像素风格的把控上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
在游戏当中玩家作为一支电子竞技队伍的教练,在先前是一名职业选手,因为出色的能力为自己的队伍拿下了十连冠,后来退役转战幕后,自己投资的战队又拿下了十连冠,接连的胜利让主角觉得电竞也不过如此,试图找回年轻时的快乐,体验从0到1的快乐,于是找到了几个年轻的选手,自己则成为了他们的教练,从头开始。
玩家在游戏当中可以通过管理、招募、解雇选手,为他们安排比赛,通过评估选手的特点,进行BP(Ban and Pick,禁用和挑选),让团队的成绩达到最大化。
一上来在经过一段极度凡尔赛的背景故事介绍后,玩家需要建立自己的战队,在队伍的图标上,玩家应该可以看见很多自己熟悉的面孔,比如SBG、GG、DRX等等,当然为了避免版权纷争,战队找上门来,都做了一定的修改。
除了电竞队伍之外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零售企业、汽车企业甚至是快餐企业在游戏里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战队,必胜客旗下战队“必胜主”、711旗下战队“10-7”,Firefox的战队图标变成了“WaterFox”,甚至连Tiktok榜上有名。
队伍建立完毕后,就要正式开始我们的电竞生涯了,玩家初始会有4名队员,只不过属性都比较拉跨,虽然可以后期进行培养,慢慢养成,但毕竟从现实中很多电子竞技队伍的实力来看,变强最直接的途径在于“大换血”,玩家可以通过在休赛期进行招募,为队伍求得新鲜血液,然后让队伍老人负责看饮水机,当然即使队员不上场,玩家同样需要付工资。
游戏内的时间是按周计算的,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休赛期和正式比赛,休赛期开始时,玩家可以为自己的选手安排训练计划,会分配特定的点数,玩家可以将点数加到选手的不同属性上,比如攻击、防御、某一英雄的熟练度以及拓展自己的英雄勺。选手们的属性会影响到正式比赛时英雄的表现。
玩家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招募的行动,在游戏当中,角色的属性点数,包括附加的词条效果对于战局最后的结果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前期能够通过招募获得非常优质的选手,那么游戏不亚于开了有限的金手指,可以弥补掉玩家部分拉跨的BP操作。比如王老菊就凭借着自己最开始的“Korol”选手,全程带飞,拿下了全胜的成绩。Steam里也有玩家表示,想不到自己队伍在靠“Gemini”来Carry。
究极缝合
游戏的战斗系统尽可能地模拟了玩家平时看电竞比赛时的体验,包括比赛现场,BP界面,以及实时数据等都有体现。当然作为一名教练,还有中场的总结打气环节,当然如果教练的BP过于拉跨,即使是胜利了,还是会被选手吐槽的。
玩家选定需要上场的选手后,就正式开始BP了。游戏一开始可供玩家选择的英雄并不多,会随着剧情慢慢进行版本更新,解锁新的英雄,玩家可上场的选手数量也会随着比赛的进行,赛事级别的提升而逐渐增加,最多双方可同时上场4名选手。每场比赛,选手都会有自己的状态,有时选手会状态低迷,就会影响他的发挥,而士气高涨的选手,发挥自然更好。
长时间坐冷板凳,连续失利,赛后教练的态度,教练BP时的下饭操作都会影响到队员的情绪和状态。很有可能出现有选手因为状态低落就坐上了板凳,然后就一直坐了下去,直到最后被裁。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实时展示正常战斗的过程,而不是放个地图在那里,用头像来代表整个选手的走位。因此,开发者也为所有不同的英雄设计了独特的技能和效果,包括优先攻击对象等AI的设计上也做出了区别,可以说在游戏的细节上,作为一个模拟器,《电竞经理》既提高了游戏的策略性,以及战斗的观赏性,同时也增加了游戏的参与感。
正常战斗持续一分钟,双方会在地图中进行混战,每拿下一个对方人头,则积一分,最终时间结束时,积分高的队伍获胜。英雄的小技能可以多次释放,而大招一局比赛只会释放一次,英雄死亡后会等待几秒方可复活,也是这样的设计,在特定阵容里会产生滚雪球的效果,原本失败的一方会因为死亡时间的间隔最终演变为葫芦娃救爷爷,所以游戏还贴心地设计了投降的按钮。
由于游戏中的电竞选手也大多是现实中LOL和DOTA的选手,那么在游戏中玩家就可以看到最究极的缝合,比如“IPL5世界总决赛”WeiXiao搭档Dota2的SingSing在为“SandSox Gaming”(韩国英雄联盟的SandBox Gaming战队)比赛,可以说是究极缝合怪了。
以下是游戏的试玩视频:
游戏虽然目前在Steam上依然有着86%的好评,但是它的优劣势其实非常明显。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电竞这个题材,对于很多人而言,就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已,虽然看似影响力在逐渐扩大,但是这类型的模拟游戏却一直相较于篮球、足球等其他运动而言,较为小众。
这一点在之前的《电竞俱乐部》等国产游戏中都有显现,游戏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娱乐形式,而电竞有十一个距离普通玩家较远的运动,两者之间撕裂感就导致这类型的游戏很难满足不同的玩家的期待。
而《电竞经理人》很巧妙的一点就是整个游戏的视角是用玩家的视角去布局和设计的,使用的是玩家脑子中想象和构建的电竞的运转流程。对于玩家而言,它既有大家熟悉的电竞表现出来的战斗的那一部分(实时的战斗设计),对于幕后玩家不熟悉的部分则优化为了简单的养成和招募系统。抓住了电竞最吸引人的选手和比赛这两个重点。
《电竞经理人》得到了电子竞技战队“GUILD”总监Grant Rousseau的肯定
当然游戏的弱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因为小团队而带来的技术能力的不足,以及对于难度曲线的失控。作为一个单机游戏,虽然游戏的细节和画面让很多玩家满足了,但是游戏AI的体验实在是不敢恭维,虽然在很多时候可以看出AI行为的逻辑,但是,在更长的时间内,游戏AI的行为会呈现出“失控”的状态。
虽然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团队技术能力的限制,但是对于玩家的体验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就是角色养成和游戏内版本更新的摩擦,导致游戏难度曲线失控,人物属性变得不太重要。游戏内会根据玩家不同英雄的出场率和胜率进行加强和削弱的版本更新,这就导致了原版本的王者,下一个版本就直接下水道了,这带给玩家的体验就是“自己不是在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再加上游戏目前依然处于早期阶段,在关卡的设计上还有提升的空间,这就导致了部分玩家的反感。
MOBA游戏平衡本来就是老大难问题,更何况是游戏内简化版的类MOBA呢。
因为自动战斗而没有两倍速,游戏在国内也水土不服
玩家比专业更重要
《电竞经理人》可能是故意为之,也可能是因为开发者的了解有限,但是这种以观众的视角去设计电竞模拟游戏的方法,是值得国内厂商学习的。对于模拟类游戏,首先就是要抓住某个题材最吸引人的点,其次就是要注意玩家的代入感。电竞作为一个本就年轻的运动,当前玩家对其实了解的程度其实还相对有限,于是玩家的视角反而成为了这类模拟游戏最好的突破点。
而《电竞经理人》中那些好玩的梗,同样也能让玩家会心一笑。虽然因为团队的规模,目前游戏的完成度还有待填充,但是游戏的结构和玩法留下的发展空间,是具有想象力的。作为电竞大国的韩国,在电竞上,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1/03/4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