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898-88889999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盛煌注册

  • 主营项目标题六
  • 主营项目标题五
  • 主营项目标题四
  • 主营项目标题三
  • 主营项目标题二
  • 主营项目标题一

盛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盛煌动态

北京科技大学

发布时间:2023-04-19 02:57:18 点击量:
中文名
北京科技大学
外文名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简    称
北科大、北京科大(USTB
创办时间
1952年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特色
双一流(2017年、2022年)
211工程(1997年)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06年)
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 展开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武贵龙(党委书记)、杨仁树(校长)
专职院士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 [2] 
本科专业
56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40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0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2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7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4个
二级学科2个
院系设置
14个二级学院
校    训
求实鼎新
校    歌
《北科华章》《摇篮颂歌》
校庆日
4月22日
地    址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管庄校区: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北一里
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昆仑路12号
院校代码
10008 [41]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1978-2011年)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
181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1978年至2020年1月)
知名校友
罗干刘淇郭声琨黄孟复徐匡迪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培养冶金专门技术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建立钢铁学院。同年4月,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冶金系和采矿系、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冶金系、山西大学冶金系、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北京工业学院冶金系和采矿系及钢铁机械专修科、清华大学采矿系金属组合并,在清华大学内正式组建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设有采矿、冶金、机械、金热相处理、金属压力加工等5个系,学制四年。 [3]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 [44] 
1953年8月,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从清华大学迁到海淀区学院路新校址。同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
1954年,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到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视察。同年,学校学制改为五年。
1956年8月17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到钢院参观。同年成立了理化系,设置金属物理、冶金物理化学两个专业,学制为五年半。 [3] 
1960年,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钢铁学院时期主楼街景 北京钢铁学院时期主楼街景
到1966年初,该院共设有采矿、选矿、钢铁冶金、金风学、金属压力加工、冶金机拔、矿山机械、冶金炉、铸造、金属物理、冶金物理化学、工业自动化等12个专业;教师达到800多人,本科在校学生5000余人;接受外国研究生、大学生120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钢铁学院遭到破坏,停止招生5年。
1969年10月,林彪“第一号令”下达,北京钢铁学院和周边的兄弟高校一样面临外迁的命运。12月,北京钢铁学院派出50人组成的先遣队,出发去江西, 拟在余干县筹建“五·七“农场,然后以场建校。后因当地不宜办学,先遣队又被派往云南,拟与昆明工学院合并。周总理告诉毛主席:华北有很多钢铁工业,不能没有钢铁学院。因此,北京钢铁学院继续留在北京市办学。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到1976年共招收5届三年制学生。
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恢复整顿,北京钢铁学院建立了正常教学秩序,学制改为四年。
1978年,增设金属腐蚀科学、电子计算机科学、冶金自动化仪表、机械制造、流体传动及控制、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管理工程、科技外语等专业。同年开始招收二年制和四年制的研究生。 [3]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4] 
1984年,北京钢铁学院报请冶金工业部,请求将北京钢铁学院改为北京北洋大学或北京科技大学,均未得到批复。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1987年,先后三次申请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材料科技大学、中国材料科技大学、中国冶金大学、北方大学等,未果。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8张)
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再次重新申请改名时,因北京工业学院已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故国务院办公厅领导与学校领导及部分老教授进行磋商,确定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5] 
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1998年,学校由冶金工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同年,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2006年,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 [6] 
2008年,学校体育馆作为奥运会、残奥会竞赛场馆,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四项赛事。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7] 
2011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2013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7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8] 
2016年,成立基础教育管理中心 [9]  。同年12月,入选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10] 
2017年9月,北京科技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同年,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  [11] 
2019年8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 [12-13]  
2020年9月30日,成为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员。 [14]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15]  11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 [16]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44]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51]  4月,北京科技大学启动雄安校区规划,占地面积2450亩。 [54]  5月20日,北京科技大学正式发布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文件,标志着学校雄安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正式开启。 [56]  雄安校区是学校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学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桥头堡”。 [57] 
2022年8月21日,联合发起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 [59] 
2022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青田新材料研究院在青田揭牌成立。 [66] 
学校风貌 学校风貌
2022年10月,北京科技大学公布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中选方案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设计。 [63]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占地面积约2450亩。构建由图书馆、公共教学楼、计算中心、基础实验楼、工程实践创新基地、教学试验厂房、自主学习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学院组团等组成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 [65] 
雄安校区规划
截至2022年1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顺德研究生院等机构,开办56个本科专业。 [2]  [68] 
北京科技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科类
学制
土木工程
工学
四年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四年
安全工程
工学
四年
采矿工程
工学
四年
矿物加工工程
工学
四年
矿物资源工程
工学
四年
冶金工程
工学
四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四年
材料物理
工学
四年
材料化学
工学
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学
四年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四年
纳米材料与技术
工学
四年
机械工程
工学
四年
车辆工程
工学
四年
物流工程
工学
四年
工业设计
工学
四年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四年
机器人工程
工学
四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四年
环境科学
工学
四年
环境工程
工学
四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学
四年
自动化
工学
四年
智能科学与技术
工学
四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四年
人工智能
工学
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四年
信息安全
工学
四年
物联网工程
工学
四年
通信工程
工学
四年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四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四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四年
应用物理学
理学
四年
应用化学
理学
四年
生物技术
理学
四年
生态学
理学
四年
行政管理
管理学
四年
社会工作
法学
四年
法学
法学
四年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四年
英语
文学
四年
日语
文学
四年
德语
文学
四年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四年
会计学
管理学
四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四年
金融工程
经济学
四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四年
工程管理
管理学
四年
工业工程
工学
四年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工学
四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机械工程(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自动化(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冶金工程(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矿物资源工程(卓越计划)
工学
四年 [17]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拥有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所在学院
流动站名称
矿业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
科学技术史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热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化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8] 
  • 学位点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拥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 
学位点
学位点项目
专业名称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工商管理 [47]  、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科学技术史、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力学、统计学、生物学、地质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等 [19]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MBA(含EMBA)、MPA、法律、会计、翻译、社会、文物与博物馆、工程 [2] 
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生物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 重点学科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2个。 [20] 
重点学科
建设项目
专业名称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热能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力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岩土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20]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 [2] 
  • 学科评估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位次百分位
0712
科学技术史
A+
前2%或前2名
0806
冶金工程
A+
前2%或前2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A
2%~5%
0802
机械工程
B+
10%~20%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B+
10%~20%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10%~20%
0819
矿业工程
B+
10%~20%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B+
10%~20%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B+
10%~20%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20%~30%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B
20%~30%
0703
化学
B
20%~30%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B
20%~30%
0814
土木工程
B
20%~30%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B
20%~30%
1202
工商管理
B
20%~30%
0701
数学
B-
30%~40%
0702
物理学
B-
30%~40%
0801
力学
B-
30%~40%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C+
40%~50%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C+
40%~50%
1204
公共管理
C+
40%~50%
0202
应用经济学
C
50%~60%
0714
统计学
C-
60%~70%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C-
60%~70% [21]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总数3351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66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73人,其中专任教师1940人(含自主招收博士后),在站博士后314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双聘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双聘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4人、青年拔尖人才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103人。 [2] 
师资力量
类别
名录
周国治葛昌纯张跃陈难先(双聘)、李应红(双聘)等
胡正寰蔡美峰谢建新毛新平王一德(双聘)、王海舟(双聘)、岳清瑞 [46] 沈政昌 [49]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谢建新、林均品、张欣欣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孙冬柏、周国治、傅杰、杨天钧、高征铠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乔利杰、何学秋、曲选辉、谢建新、郭占成、张跃、吴爱祥、姜建壮、邢献然、乔红、王沿东、隆克平、吕昭平、李正平、姜勇、王守国、张立峰、焦树强、陈骏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姜建壮、吕昭平、万向元、郭宏、刘雪峰、李从举、邢奕、罗海文、张立峰、秦明礼、刘新华、焦树强、尹升华、贺威
国家级教学名师
余永宁、蔡美峰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曲选辉、王戈、姜建壮、毛卫民、谢建新、孙冬柏、王成彦等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董超芳、焦树强、陈骏、冯妍卉、吴渊、侯新梅、贺威、查俊伟、夏志国、尹升华、廖庆亮、从道永、王飞、杨树峰、张海君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吕昭平、张立峰、刘雪峰、邢奕、李从举、罗海文、焦树强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白洋、陈骏、吴渊、陈坤龙 [22] 
国家级教学团队
材料学教学团队
机械设计制图课程教学团队
  • 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
建设项目
专业名称
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太原钢铁集团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3]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纳米材料与技术、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42]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安全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资源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物联网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矿物资源工程(采矿工程方向)、冶金工程(钢铁冶金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压力加工方向)、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冶金机械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 [24]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通用学术英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虚金属矿绿色开采膏体充填虚拟仿真实验》《多情景无时限股票交易虚拟仿真实验》《无人驾驶车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钢铁冶金学》《微积分A》《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人力资源管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电子技术实习》《大学生社会实践》 [43] 
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所属申报
获批年份
负责人
机械原理双语教学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
2010年
韩建友
环境化学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
2010年
弓爱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9年
彭庆红
地质学与矿物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0年
谢玉玲
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0年
郗安民
冶金物理化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0年
周国治、郭汉杰
传热传质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6年
张欣欣
岩石力学与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3年
李长洪
大学英语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8年
张敬源
生产管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7年
张群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6年
余永宁
数字电子技术
国家级双语精品课程
2007年
穆志纯
管理学原理
国家级双语精品课程
2006年
高俊山
固体电解质
国家级双语精品课程
2009年
赵海雷
传热传质学
国家级双语精品课程
2006年
张欣欣
大学物理实验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5年
吴平
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高学东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余永宁
工程流体力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刘向军
管理学原理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高俊山
大学物理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马星桥
传热传质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6年
张欣欣
机械设计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7年
李威
生产管理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7年
张群
钢铁冶金学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7年
王新华
经济与管理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7年
戴淑芬
大学英语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8年
张敬源
矿床开采工程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8年
杨鹏
机械设计基础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9年
李威
基础英语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9年
彭漪
机械设计制图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9年
尹常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9年
彭庆红
冶金工程实验技术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10年
陈伟庆
当代语言学导论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10年
何伟
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10年
郗安民
岩石力学与工程
北京市精品课程
2013年
李长洪
注:质量工程名单不全。
  • 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部分)
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25] 
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
全国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材立体化建设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
发扬特色与拓宽面向相结合的行业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
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创建与推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 [26] 
依托行业特色优势,区位协同、学科融合构建冶金与能源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 [27] 
  • 学生成绩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大赛等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奖,MEI机器人团队、智能车队先后获评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原创校史话剧《绽放》获得校园戏剧最高奖;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 [2]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2008年,学校体育馆团队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 
2019年8月,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8] 
2020年9月1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传统金属工艺。 [29] 
2021年4月27日,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45] 
2021年4月27日,北京科技大学数学教研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 [45] 
2021年9月30日,被列入“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首批挂牌组建名单。 [48] 
2021年12月,入选2021年北京大学生艺术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名单。 [50] 
2022年4月13日,北京科技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 [52]  [55] 
2022年4月,北京科技大学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53] 
2022年8月9日,2021—2022年度中国大学官微百强发布,北京科技大学位列第8。 [58] 
学校全景 学校全景
截至2021年底,学校拥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安全监管监察科技支撑工程,6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 [2] 
学校设有融合创新研究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沿海协同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30] 
科研平台
类别
基地名称
管理部门
国家科学中心
发改委
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
科技部
国家专业实验室
固体电解质冶金测试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发改委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科技部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
科技部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
国家级国际科技
合作基地
材料服役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科技部
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教育部科学中心
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教育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流体与材料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教育部
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腐蚀与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金属电子信息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先进板带生产装备及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零件近净轧制成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钢铁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应急管理部
北京实验室
现代交通先进金属材料北京实验室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先进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教委
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教委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教委
分子与微结构可控高分子材料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金属轻量化成形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磁光电复合材料与界面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表面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
北京高校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弱磁检测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融合网络与泛在业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交通与能源用特殊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委
高等学校学科
创新引智基地
先进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功能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专局
工程结构材料服役安全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专局
工业节能与能效经济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专局
功能性纳器件基础与应用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专局
材料基因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外专局
人文社科基地
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国家文物局
北京企业低碳运营战略研究基地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哲学社会
科学规划办
农业部农药登记
残留试验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
农业部
省部级国际科技
合作基地
材料服役安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国际高技术创新转移中心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城市和生活污染物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赛博(网电空间)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弱磁检测及应用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先进粉体材料研发与应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先进绿色微纳能源系统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高等学校
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市新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
北京市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
北京市 [31] 
1978年至2018年12月底,学校共申请专利7812项,授权专利4630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76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
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数量列全国高校第4。2019年1月,学校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完成3项、参与完成4项。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学校 “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露天转地下高效转型建设大型数字化地下金属矿山的研究与实践”“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等科研成果应用到了国民经济建设中,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2018年发布数据,2017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1位和21位。 [2] 
科学技术获奖项目(部分)
项目名称
获奖级别
年份
类型
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6年
主持
材料海洋环境腐蚀评价与防护技术体系创新及重大工程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6年
主持
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6年
参与 [32] 
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年
主持
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年
主持
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8年
主持
清洁高效炼焦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8年
参与
基于M3组织调控的钢铁材料基础理论研究与高性能钢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8年
参与
超大型水电站用金属结构关键材料成套技术开发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年
参与
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风险防控技术及其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年
参与 [33] 
大型水电站用高强度易焊接厚板与配套焊材焊接技术开发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7年
参与
基于准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柔性光电探测器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7年
参与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城市建设多灾害防御技术与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7年
参与
面向异构通信环境的云计算资源管理关键技术及IaaS系统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7年
主持
烧结高温烟气循环提质节能减排新工艺与工业化应用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7年
主持 [34] 
  •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底,学校图书馆实体馆藏文献总量231万册(件),订有数字资源108种、270个数据库,形成具有冶金、材料特色,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共存的馆藏体系;自建了冶金、材料馆藏中文期刊题录库、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机构库、教学参考信息服务平台、摇篮书苑讲坛等数据库;与近80余家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关系。
  •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期刊名称
期刊介绍
于1955年创刊,月刊,主要刊载工学学科的研究成果,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Ei数据库的文献源期刊。
于1985年创刊,双月刊主要栏目有科学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艺学、语言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于1994年创刊,月刊,主要刊载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是SCIE、Ei、CA、CSA等中国国内外检索系统或数据库的文献源期刊。 [35] 
于1985年1月创刊,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名家访谈、学科建设、理论探讨、社会思潮研究、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观察与思考、高校党建、借鉴研究、调查研究、博士生园地等。2008年、2014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36] 
于1996年创刊,月刊,主要栏目有焦点报道、特别策划、本期专题、权威论坛和物流资讯。
于1986年创刊,双月刊,报道中国冶金、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普及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科学知识,展示和推动金属领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介绍冶金、有色金属和金属加工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和新经验。主要栏目有热点聚焦、成果展示、工艺装备、企业访谈、管理与文化、权威论坛、业内信息和金属漫谈等。
于1982年创刊,双月刊,报道与专业有关的科研成果、生产实践经验、材料制品的应用、检测与试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标准化、国内外发展动向的综述和评论、学术活动和工业生产信息等。主要栏目有研究与开发、材料制品应用、工艺与设备、文献综述、四海文苑、粉末冶金产业动态等。是冶金工业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35] 
学校全景 学校全景
截至2021年底,学校与中国国内19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22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 [2] 
  • 校徽
北京科技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北京科技大学校徽 北京科技大学校徽 [37]  
学校徽志为圆形,以校标为图案。学校徽章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徽志是由两个同心圆构成的图案。外环由北京科技大学中英文名称和建校年份“1952”组合而成;内环以“鼎”为主体造型,嵌入校训“求实鼎新”。 [1] 
鼎作为“国之重器”,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和作为“国之重器”,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和中国冶金科技文明的代表。这一图案反映了北科大的学科背景、行业特色和文化根源,体现了学校引领钢铁行业发展、支撑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卓越贡献,彰显了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汉语中,“鼎”还具有“鼎力”、“鼎盛”、“鼎新”等正向联想和竭尽全力、团结同心、国家兴盛、社会和谐等一系列正面引申义,代表了北科大人沉稳刚毅、众志成城、为中华之崛起、奉科技以强国的精神品格。
“鼎”的正中是以小篆体书写的校训,具有鲜明的历史厚重感、文化传承性和视觉冲击力。校徽与校训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仅便于识别和记忆,更能体现和激励全体师生“求实鼎新”的精神追求。
校徽色调为“北科蓝”,与整体设计风格和校训内涵统一,体现了学校坚实深厚的学术底蕴、朴实严谨的治学准则和开放包容的大气姿态。 [37] 
  •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长宽比为3:2,中央印有校标和规定字体的校名。 [1] 
  • 校训
求实鼎新
“求实”,意为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客观冷静的研究探求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知,代表了学校恪守学术规律、追求科学真理的价值取向;“鼎新”,语出《周易·杂卦》“鼎,取新也”,意为树立新的标准、风气等,体现了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特征。
“求实鼎新”合并使用,既是对学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对全体北科大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激励和号召,更是学校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不断铸就新辉煌的有力宣言。 [37] 
  • 使命
钢铁强国、科教兴邦 [1] 
  • 校歌
北京科技大学校歌
北科华章 [38] 
词:刘晓东、王鹂、解红叶、
陈小旺、关望、郝竹青
曲:禹永一
燕都古郡,壬辰上庠,
师从北洋,教承冶矿。
肇造华夏,兴国安疆,
熔铁铸金,历练辉煌。
蓟门巍巍,屹立国家希望,
满井苍苍,泽润钢铁脊梁。
举矿冶之星火,抚百年之国殇,
奉科技以立校,育强国之栋梁。
弘德育人,师韵兰香,
呕心治教,克勤业广。
风华砥砺,为仕坦荡,
学风以谨,实践为尚。
刚柔并济,德才昭彰,
融冶以新,震铄四方。
吾青年之盛志,如天光之正当,
为中华之崛起,襄北科之华章。
《北科华章》 《北科华章》
摇篮颂歌 [38] 
词:闫拓时、柯群生
曲:禹永
满井边,一学堂,
求实鼎新,熔基锻梁。
师韵若兰吐芬芳,
年华无悔付寒窗。
百炼成钢寄耳旁,
汗水挥洒有余香。
啊成长的摇篮,引我多少幻想。
啊成长的摇篮,给我多少力量。
为你歌唱,为你歌唱,心醉神扬。
满井边,一学堂,
与时俱进,科技兴邦。
惟学无际天地贯,
崇实求是创新天。
银杏傲立百木竞,
英才万千谱华章。
啊成长的摇篮,引我多少幻想。
啊成长的摇篮,给我多少力量。
为你歌唱,为你歌唱,心醉神扬。
《摇篮颂歌》 《摇篮颂歌》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党委常委
党委副书记、校长、党委常委
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常委
戴井岗(兼)
党委常委、副校长
副校长
党委常委
彭庆红、刘杰民 [39] 
历任领导
姓名
职务
任期
魏景昌
党支部书记
1952.12—1953.10
林楠
党总支书记
1953.10—1954.11
杜若牧
党总支书记
1954.11—1956.4
高芸生
党委书记
1956.9—1966.7
院长
1956.6—1966.7
金昭典
党委书记
1973.8—1975
成克
党委书记
1975—1979.2
叶志强
党委书记
1979.2—1980.8
刘少华
党委书记
1980.8—1983.5
张文奇
院长
1979.2—1983.10
符荣
党委书记
1983.5—1992.4
王润
院长
1983.10—1990.10
李静波
党委书记
1992.4—1995.4
校长
1990.10—1993.3
杨天钧
代党委书记
1995.4—1997.12
校长
1993.3—2004.6
刘建平
党委书记
1997.12—2003.1
徐金梧
校长
2004.6—2013.1
罗维东
党委书记
2003.1—2016.5
张欣欣
校长
2013.1—2018.7 [39] 
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41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两院院士
类别
名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自良
柯俊
张兴钤
肖纪美
邹世昌
王崇愚
徐祖耀
高庆狮
陈难先
李依依
周国治
叶恒强
葛昌纯
张统一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匡迪
殷瑞钰
陈先霖
周邦新
涂铭旌
雷廷权
胡正寰
陈国良
柯伟
钟掘
关杰
刘玠
何季麟
王一德 [40] 
党政领导
姓名
职务
罗干
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中央政法委书记
刘淇
十六届、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北京市市委书记,
原中央文明委副主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
黄孟复
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全国工商联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
徐匡迪
十五届、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
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刘晓峰
农工党十五届中央常务副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原书记 [60-61]  
曾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公安部部长、党委书记,总警监
单亦和
原保利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原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范维唐
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
桂中岳
原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郝振贤
原四川省政协常务副主席
贾锡太
原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
李登柱
十五届中纪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书记
李克诚
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监事会主席
李敏宽
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第七届台盟中央副主席
刘 玠
十五届、十六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
原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刘沛
原中国驻联合国军事参谋代表团团长、少将
楼大鹏
原国际田联副主席、原国家体委专职委员
陆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名誉会长、亚太物流联盟副主席、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
陆叙生
原物资部副部长
马锡广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
马仲才
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沈国俊
原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十五届中纪委委员
王宏民
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四连
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王汀明
原湖南省政协原主席、全国人大代表
吴溪淳
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
殷瑞钰
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应文华
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务院稽察特派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
张吾乐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原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
赵公卿
原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周荣昌
原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朱新均
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党组书记
朱志辉
原中共云南省省委副书记、原华东冶金学院党委书记
靳善忠
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全国工商联常委,甘肃省工商联主席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陈德荣
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
邢书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
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黄楚平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62] 
孙安民
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冯炯华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常委
龚世萍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哈斯巴根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曹文虎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永明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付双建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瑞彬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石家庄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
郑新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刘振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副会长
袁隐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原国务院办公厅局长
高德福
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军区参谋长、少将
方凌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联勤部自动化站站长、少将
费爱国
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少将
张祁斌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少将
院校领导
姓名
职务
刘建平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
王志强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谢辉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闫拓时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曹胜利
冶金工业出版社社长
常跃峰
河北钢铁技术研究总院院长
姜军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孔留安
河南城建学院院长
雷平喜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李保卫
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安胜利
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正厅级)
李丰生
梧州学院院长
李家新
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李新创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刘树琪
泰山学院党委书记
刘振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副会长
马宪平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任雁秋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建中
辽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王萍辉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杨帆
北京商务科技学校
张少明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
张宇春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
张玉柱
河北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卢振洋
北京联合大学校长
廖清成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表中信息,截至2012年9月。
商界校友
姓名
职务
徐和谊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韩永贵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明忠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清富
中国光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
韩巍强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公司行政总监、董事总经理
何建昌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鑫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总裁
陆志方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克利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廖世波
中钢集团金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范文胜
中钢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连民杰
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陆鹏程
中钢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新
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
汪子章
国家开发银行行务委员
康典
新华人寿保险董事长董事长
秘增信
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姜德义
北京金隅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
汪声娟
北京佰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杰
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任亚光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东
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夏晓鸥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黄孝斌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杜凤超
北京市华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启瑞
北京天客隆集团公司总经理
王锐兵
国资委群星集团公司总经理
李琦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丁传锡
正元国际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开力
中科创新园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伟坪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喆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兵矿业公司董事长
李京北
中房集团城市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国强
宝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宝钢股份公司总经理
何汝迎
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陆志新
宁波钢铁公司总经理
张广宁
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晓刚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
余自甦
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白刚
鞍钢建设公司总经理
王义栋
鞍钢鲅鱼圈分公司总经理
周秉利
包头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晓波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彭存根
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勇
河北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贵阳
河北钢铁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常委
张海
河北钢铁集团副总经理、董事
迟桂友
河北钢铁集团宣化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
崔健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刘安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士才
山东日照钢铁集团总经理
任浩
山东钢铁集团总经理
陈启祥
山东钢铁集团莱芜钢铁公司总经理
郭长波
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刘建辉
首钢销售公司总经理
姚林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虎
攀钢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段向东
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灿
重庆钢铁集团建设公司董事长
杨忠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子亮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曹慧泉
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人选和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若生
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钱刚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国华
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庐嘉
合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伟
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杜东兴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小鹏
武钢矿业公司总经理
谢俊文
甘肃华亭煤业集团总经理
刘明东
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宝利
本钢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陶方国
华菱钢管控股公司总经理
杨志强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吕鹏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津秋
上海有色集团公司总经理
张同波
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路朝晖
新兴铸管(新疆)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占江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津源
中色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定洪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赖宁昌
广东东凌集团董事长
王德兴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吴晓松
平安人寿天津分公司总经理
赵宇峰
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玉民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荣福
上海液压气动总公司党委书记
李培宁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梁铁山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刘庆宾
重庆材料研究院院长(总经理)
郝树华
首钢矿业公司总经理
王宝桐
中国广厦控股集团总裁
李连平
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槐祥
中国水钢集团公司总经理
吴平
迁安钢铁公司党委书记
束国刚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本业
大连电机集团董事长
邵军
陕西宝钛新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胡刚
四川长虹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晗亮
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分公司党委书记
熊万平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树琪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国华
国投创新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裁
张战波
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剑辉
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美成
天泽科技董事长
彭原
北京华深中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
张晓峰
北京桓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陆正耀
神州租车(中国)有限公司CEO
胡庆周
深圳英唐智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惠敏
山东慧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王满元
包头市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荣明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表中信息,截至2012年9月。
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到雄安建立新校区,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占地面积约2450亩。公布了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该方案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设计,近4000名师生和各方面代表投票选出。
雄安校区设计:
构建由图书馆、公共教学楼、计算中心、基础实验楼、工程实践创新基地、教学试验厂房、自主学习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学院组团等组成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
建造蓝色“满井湖”和绿色林荫道,设置慢跑环路、自行车道,打造舒适的校园生活体验;
布局求实广场、鼎新广场和银杏大道等特色场景,传承创新学院路校区的历史积淀和设计精华…… [64]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平台注册入口